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水質特點是含有大量的病原體-細菌和病毒。例如,結核病醫院的污水每升可以檢測到數十萬到數百萬的結核病桿菌。醫院污水還含有消毒劑、藥物、試劑等化學物質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醫院污水也含有放射性物質。醫院污水量與醫院的性質、規模和氣候有關,一般為每張床每天200 ~ 1000升。
醫院污水處理主要是消毒,即殺死病原體。常用的方法有氯化消毒或臭氧消毒(見水消毒和廢水氧化)。
醫院排放的放射性廢水通常采用儲存衰減法處理。醫院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,如131碘、32磷、198金、24鈉等。它們都是半衰期短的同位素,因此放射性污水可以儲存在特殊的地下衰變池中10倍的半衰期,從而將放射性濃度降低到允許的排放水平。如果放射性污水濃度很低,水量很小,也可以用稀釋法處理。中國的《放射性保護條例》要求每個微型住宅的放射性同位素稀釋1.67 m3.當放射性污水濃度高,放射性半衰期長,不適合儲存或稀釋時,可采用蒸發、離子交換或混凝沉淀(見放射性污水處理)進行分離濃縮處理。
醫院污水處理不達標一直是危害環境的重要因素。經有關部門長期調查研究,醫院污水處理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因素。
1.為了降低污水處理成本,對廢水進行分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。因此,各種廢水處理良好,綜合用水仍不達標。
2.污水處理采用大量石灰,水質清澈,成本低。然而,通常有30種污泥產生大量污泥%-40%污泥處理產生的廢水處理成本。
3.進水PH值變化大,污水處理反應池PH控制不穩定。酸堿度不穩定導致沉淀池渾濁。污水質量不穩定,有好有壞。
4.污水處理人員責任心不強,操作不仔細,不注意細節。例如,如果進水有問題,應及時停機進行緊急處理。各種儀器和探頭都沒有經常校準和清洗。準備好的藥物濃度不是按工藝要求準備的。為了省事,私下增加濃度。
5.表面處理行業的產品在表面處理前需要大量的預處理,其中除油粉含有乳化劑,大量的乳化劑不僅影響COD含量也會影響沉淀池中明礬花的混凝,導致沉淀不良。當沉淀池與上層清水流出大量懸浮固體時,PH重金屬離子在值調回時再溶解在水中,導致排出口超標。